搜尋此網誌

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

寫給今日的音樂教育(之二)

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孩子們需要與人互動。

         為求取好的金錢用度,許多家庭雙薪,父母疲於奔命。父母對子女的教養,有落在爺爺奶奶身上,外籍幫傭身上,還有模糊地彷彿交托給「安親班」。家庭規模普遍更小,好多的獨生子、獨生女。我們可能以為現在的孩子都喜歡玩電玩、線上遊戲,或是所謂「低頭族」,他們不愛亦不懂得和人互動。有次,靜靜地在電車上觀察一位「低頭孩子」,在他身旁的媽媽,不知因工作疲憊還是其他原因,都閉目養神,或睜眼發呆,沿路上,他們沒有什麼交談互動。而如果電腦、手機真能取代親情、人情,那OK啊,孩子們可以滿足。但問題是,真的取代不來,無法取代。被父母擁抱、傾聽、教導,對周遭人保持觀察和接觸,甚至學習關心、尊重他人,這真是孩子成長階段的重要經驗。但這很難量化的面向,在今日社會很容易被疏忽掉。我們都越來越機械,越來越沒有人味。

        曾經有個孩子,有過學習與情緒障礙。一次鋼琴課上,原先想依傳統辦法,等待封閉起來、當機的他繼續上課,但前後十多分鐘過去了,他仍像蛤仔強力關閉。過程中,有好幾次想用權威甚至逼迫他:「我要走了,你再這樣,我們下課!」但似乎不適合,也不能解決困境。後來,筆者用小樂器,用節奏,吸引他的回應。他起初他不肯說他怎麼了,怕父母生氣(這堂課是在他家裡上課),後來,他終於透露他好累,今天在安親班沒睡午覺,功課好多。而且覺得新曲子好困難,他抗拒學習。接收到他真實狀況,一切都好辦了。我們聊他在安親班的狀況、感受,說著說著,他的情緒就釋放了。待他鬆下來後,筆者提出邀約:「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曲子好嗎?」「好難.......」「真的嗎?還是你只是沒見過它,它是新朋友。」接著我們一段一段玩,發現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,他學會了。「我說的沒錯吧,沒有那麼難啊。」「好像是耶......」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。障礙他的,是一直以來各方面的學習挫折,還有父母的壓力。








        有句古話:家家有本難唸的經。還是歷久彌新,因為這部經越寫越大本呀。一代一代累積下來,有些家庭對於子女的期待與日俱增,而最詭異的是,還蠻多表面上看不出來,父母自己看不出來,實際上期待非常強大。而孩子在承受期待與表達自我兩者上,頗不平衡。傳統上,音樂學習有些也是帶著父母期待,希望透過種種辛苦、勤練,子女獲得某種技壓全場的光彩。如今音樂學習,因讀書考試壓力,反而不少家長反映,鋼琴課他們只是當孩子生活的調劑,不再那麼要音樂成果。因為,更需求智育成果。

        而原先,音樂的功能就是抒發情緒、感情,表達內心,發揮想像、創造力,也可透過音聲之美,洗滌心靈。那麼,音樂課能做的事情,其實不少呢!音樂裡有豐富的元素,舉凡:脈拍、節拍、節奏、和聲、織度、旋律、速度、強弱、休止、開始、結束、呼吸、輕重、句法、觸鍵、殘響......,統統可以作為遊戲、溝通與表達的素材、媒介。有時彈到輕點的斷奏,我們分享日常生活中是否曾有躡手躡腳、偷偷摸摸行走的經驗。孩子們一旦發現表達是被允許甚至鼓勵的,他們很樂於分享。而這分享,也對音樂學習有幫助。

        除了學校裡的大班課,鋼琴課上多半還是一對一。筆者盡可能增加與孩子的聯彈機會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與人合奏的經驗?這是音樂經驗中,很微妙的一個。為了增加孩子練習機會,也降低他們的緊張,筆者與孩子聯彈時,都是以「玩」的態度進行:「我們來看看這樣會變什麼樣子!」「咦?我還沒聽過它是怎樣的?要不要試看看?」他們會覺得很有趣,也都很想多合奏多練習幾次。有時會很好笑,因為兩人速度、表情需搭配得很好,不然,就會發生類似騎車載人,車騎走了,被載的人滑出座椅,摔在原地。而合奏,也是很好感受節拍、呼吸、句法、表情的方式,有時單單練習時,這些元素並不容易掌握。而一旦透過合奏,卻清晰、簡單得不得了。有默契、協調,那帶給孩子的成就感與內心滿足感,會是蠻直接、鮮活的。


南投埔里桃米村-紙教堂



南投埔里-紙教堂的內部結構






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

寫給今日的音樂教育(之一)

        回首當音樂老師的歲月,至今竟也逾十五載。這段歲月,也讓我輩見證到世事無常,從威權式的音樂學習,到今日孩子渴求音樂帶來的療育力。很想來談談這個。

        使用「療育」這兩個字並非筆誤。這是在一次美麗的盛宴,叫做「藝貓(CAT):創造性表達藝術治療協會」的講座活動,從多位講者口中傳遞的概念。「療育」包含了「療癒」與「教育」,這樣的想法給筆者清楚的方向,也將這幾年來鋼琴上的經驗,做了奇佳的註解。

        那民國六、七〇年代的社會,雖稱不上夜不閉戶,但身處台北市的國小生,下午幾乎都在住家附近玩耍。吃過午飯跑到巷弄中,已經聚集一群群同學、鄰居,有打躲避球的、跳房子、跳繩,應有盡有。因為母親希望學鋼琴,她將這份求不得的期待,放在筆者和妹妹身上。於是乎,我們與其他同學一樣,有一位鋼琴老師,並且每週下午有一小時,要去老師家接受檢視:「這週有每天練琴嗎?」「這首還要再復習喔。」「手指不要塌下去!」雖然辛苦,但還有美妙令人難忘的經驗:跑到同學家玩四手聯彈。有時一玩就是一個下午。

        筆者小時候看起來很乖,但也頗傲慢自負,但在鋼琴老師面前,不得不俯首稱臣,戰戰兢兢如履薄冰,不敢「假肖」。有被打過嗎?有。雖然不是什麼嚴重的暴力事件,但震懾的力量絕對有的,也讓筆者對練琴有種虔敬情懷。









        場景拉回今日。「這週有練琴嗎?」「沒有。」「你們平常放學之後,都做什麼呢?」「就去安親班,寫功課,寫試卷,一直寫。好無聊。」「中間沒有和同學玩嗎?」「不太會,看那天功課多不多。不然就回家以後玩電腦、看電視。通常很晚了,沒多久就睡覺。」這些對話,不只發生在筆者與單一的孩子身上,本來以為這些是特例,當越聽越多,參加研習聽到更多時,發現「啊!時代改變了!」

        特別是台北市的孩子,月考前常是請假,其他縣市則不一定。有時孩子的母親打電話來,想請週日的假帶孩子去爬山、露營,筆者聽了滿心歡喜。何時開始,山林、遊戲,親子互動、無所為而為,變得如此珍稀?但身上那套沿自於師長教導的音樂教學想法、規範,亦衝突、拉扯:這樣怎行?孩子們鋼琴練得哩哩剌剌,不逼怎麼行?這樣怎麼會學得好呢?這是一個不得不縝密思量的問題:音樂教育,它在今日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呢?我們似乎不適合以逼迫、強制的方式要求孩子練琴,而他們,亦不會不想來上課。相反地,大多的孩子還蠻想上課,儘管彈得哩哩剌剌,他們還是想學琴。

        為什麼?他們在要什麼呢?







位於埔里的國立暨南大學校園
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

2012年7月19日 星期四

2011-12年版 巴黎散步旅遊指南 摘譯

(2011/2012) Paris For You!
「共享巴黎」---巴黎散步旅遊指南  
    
    資料來源:巴黎觀光局 旅遊手冊:Paris For You!
    原文英文,本文為英文版手冊之摘譯
    您可以去電「法國旅遊發展署台灣辦事處」,附回郵索取旅遊手冊喔~




觀光的巴黎:巴黎市郊 Ile-de-France

1.    凡爾賽宮(全區可用博物館通行證)
此地原僅是法王路易十三的打獵寄宿站。直到1661年,路易十四御用建築師Le Vau將其翻修,它成為法王路易十四極權與尊榮的象徵。之後,路易十四覺得它仍不夠宏偉,便委託建築師再擴大、裝飾,於是有國王翼樓、鏡廳等。而皇后寢室,還保留瑪麗˙安東尼(法王路易十六的皇后,上斷頭台)1789年遺留的樣貌。參觀的遊客,還可以見到她的宮苑---一個與這璀璨巴洛克式皇宮有親密呼應的天堂,它包括了一個劇院、王后農莊、小特里安農宮、日記、英式花園等等。皇宮內的珍寶無可計數,還有由Le Notre設計的法式花園,為曼特儂夫人所建的大特里安農宮。

週一、國定假日休館。開放時間Am9:00-Pm6:30.
皇宮(包括展覽)15歐,瑪麗˙安東尼宮苑及特里安農宮13歐,音樂噴泉25歐。RER C 凡爾賽宮站


紀念建築的巴黎

2.    戰神廣場與艾菲爾鐵塔
這個在艾菲爾鐵塔下的偌大公園,一點戰爭味也沒,甚至有一道「和平之牆」。廣場的名字來自戰神Mars,與此地早先歷史有關,因它原是軍校年輕軍官的體育場,之後,又成為萬國博覽會的中心點。艾菲爾鐵塔即是1889年萬國博覽會大家的目光焦點。請停下腳步,凝視這座高324公尺的建築。此鐵塔能在二十多年之後仍屹立無損,端賴科學技術之賜。更多關於鐵塔的數據:重量10100噸,使用2500000顆卯釘,共有1665階樓梯,兩年嚴峻的工程,建築師Gustave Eiffel共動用50名工程師與132名工人,以及,自它建成至今,已有將近23億名旅客來訪。這個著名地標,也是全世界公認巴黎與法國的象徵,它夏日在夜間燈光閃耀,直到午夜二時。
位於七區,地鐵站Bir-Hakeim。開放時間:早上九點至午夜十二點。乘電梯:8.2歐,爬樓梯:4.7歐。電梯登頂:13.4歐。


神話的巴黎

3.    香榭大道
此大道位於協和廣場與凱旋門星芒廣場之間,展延地看,也是從羅浮宮金字塔穿視到新凱旋門區的直線空間。舉凡國家慶典,此處是遊行必經之路,因此香榭大道一開始作為「光輝大道」,是沈穩、莊嚴的。此大道在1724年,延伸至今日星芒廣場(戴高樂廣場)處,兩旁種有矮樹。但這時髦的散步道,在帝國傾毀時慘遭破壞。到了1840年,它重拾光彩:分枝燭台,噴泉,淡黃色的涼亭,……,百年後,當巴黎市向西邊擴張發展,此區迅速繁榮,廣場,咖啡座與餐館林立。今日,更是時尚名品店,高科技產品的展示室,您可在這此找到電影、服飾、賽車、書籍、唱片...等等,全年甚至全日不打烊。

4.    凱旋門與無名將士墓(可用博物館通行證)
在星芒廣場(戴高樂廣場)的中心點,是古典風格的拿破崙凱旋門。它是1806年委託建造,為慶祝「偉大軍隊」之凱旋,於1836年完工。宏大的建築,高50米,寬45米,並有CortotEtex細膩的刻飾,以及Rude著名的「馬賽曲」。這個拱門成為國家的精神象徵。每日傍晚六點半,都會點燃火把。1921年安置於此的無名將士墓,墓碑上寫著:「這裡埋葬著為國捐軀的法國將士。」
位於第八區。地鐵站Charles-de-Gaulle-Etoile.早上十點至晚上十一點。入內門票9.5歐元。

5.    羅浮宮博物館(可用博物館通行證)
巴黎最大的博物館,蒙娜麗莎、梅杜莎之筏與米羅維納斯的家,是國王、皇帝、共和國王冠上的珍寶。從十二世紀晚期陰暗的堡壘,到1989年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,走過文藝復興、古典、第一第二王朝,當代……。羅浮宮自1793年開始就是一個博物館,集結了西方自中世紀至1848年的藝術品,以及古代近東、埃及、古希臘、伊特魯裡亞與古羅馬文物,以及承繼、受其影響之平面藝術與伊斯蘭藝術品。
入口位於金字塔處,位於一區。地鐵站:Palais-Royal-Musee-du-Louvre.
週二休館,平日:早上九點至下午六點,週三與週五延長至晚上十點閉館。門票十歐元。

6.    協和廣場
1755年起建,原稱為「路易十五廣場」。它突破傳統高牆圍繞的皇家廣場形式,而是向杜樂麗花園開放、相通。當時興建的兩座壯麗的大廈(法國海軍部與克利雍大飯店),襯托君王的雕像,卻在建成後的三十年,人民推翻了王朝。更名為「革命廣場」的這裡,將法王路易十六、皇后瑪麗˙安東尼、丹敦與羅伯斯比,皆送上斷頭台。然而,「協和廣場」意味著「和解」、「和諧」。法王路易-腓力欲尋求一個可以冷卻革命與保皇主義者激情的紀念碑,於是他找到一個埃及官員的贈禮---三千三百年前的方尖碑。遠從埃及路克索運送此高23米,重達230噸的粉紅色花崗岩質的紀念碑,前後共花了四年!1836年,方尖碑豎立於廣場。飾以金色美人魚和游魚的兩座噴泉,讓這廣場灰色、綠色與金色的裝飾,更加生動活潑。
地鐵站:Concorde


藝術家的巴黎

7.    奧塞美術館(可用博物館通行證)
在這座火車站裡,沒有火車拖曳調度,只有藝術與光亮!1900年萬國博覽會期間,奧塞火車站以美術的殿堂姿態出現,作為畫家Edouard Detaille的作品展館,而八十六年後,它果真成為一座藝術殿堂。因不適合現代化火車,火車站月台在1979年關閉。原本計畫在1970年拆除的車站,因一股聲援浪潮讓它成為博物館,讓它的命運翻轉,成為一個重要建築列單上的一員。它的天篷、中殿、圓穹頂、柱子、鐵樑、灰泥牆飾,得到廣大的讚揚。而中央通道玻璃屋頂上巨大的時鐘,顯示展區分層按時序規劃,展品聚焦在18481914年間,重要的西方藝術浪潮,包括繪畫、雕塑、平面美術,以及其他藝術文物,如:傢俱、建築與攝影作品。這是個多產的時代,豐沛的館藏與精彩的作品(以「XX主義」、「XX派」分區呈現),難以說何件作品為鎮館之寶。
第七區,地鐵站:Solferino
週一休館,其他日:上午9:30至下午6:00,週四延長至晚上9:45閉館。門票十歐。

8.    聖日耳曼得佩區
此區位於塞納河、盧森堡公園、聖米歇爾大道與聖父街之間。「聖日耳曼得佩」區,名稱來自一間教堂。這間教堂於西元557年起建。從1920年代開始,瘋狂的文學與藝術群黨,聚集到聖日耳曼的咖啡館來。解放運動期間,由卡繆與沙特領導的存在主義起飛,同時間,「地下室爵士樂派」黑管手Sidney Bechet與小號手Boris Vian搖晃著爵士樂的基礎原則。今天的聖日耳曼,仍是個充斥著藝術、書籍和流行小物的古老街道交織的綠洲。

9.    咖啡館巡禮
花神咖啡館,雙叟咖啡館與利浦啤酒館,形成聖日耳曼大道、廣場的黃金三角。這裡,也曾是沙特與波娃,艾呂亞與布列頓,法爾格與福克納等人的「司令部」,亦是政治人士的接待廳,出版商的第二辦公室。這三個地方,皆名列重要的歷史紀念名勝。

10.   盧森堡公園與博物館
孩子們因為公園裡的木馬、遙控小快艇等,而熱愛這裡。若想在午後小歇,圍繞著雕像的鍛造鐵椅是奇佳選擇。看在策劃此公園的瑪麗--梅狄奇眼裡,她作何感想呢?當時法王亨利四世的寡婦王后梅狄奇,想重溫家鄉義大利佛羅倫斯的景致,「梅狄奇噴泉」與其上的壁龕、女神雕像,仍為1630年建造的義大利風格的石室洞窟形制。宮殿則成為法國國會上議院。
第六區,地鐵站:OdeonRER Luxenburg
開放時間:早上十點至晚上八點。週五、六延長至晚上十點。

11.   蒙巴拿斯墓園
1824年開始,這片位於巴黎南區的目的,成為綠色的著名墓園,許多藝術家、文學家皆葬於此。巴托爾迪、波特萊爾、西薩、莒哈斯、莫泊桑、沙特、波娃、甘斯布。打過洞的藍紫色地鐵票被串起,如同歌手甘斯布歌詞所寫的。這裡看得到雕塑家布朗庫西的立體派作品「吻」,以及當代雕塑家妮基製作的馬賽克貓咪,以悼念他們的友人。若對於平凡事物便易感動者,請不要錯過夏勒斯˙皮庸夫婦的墓。
地鐵站:Rue-du-Bac


村莊的巴黎

12.   蒙馬特高地
若言威尼斯乘舟遊,蒙馬特則是足下始。難以計數的小說、傳奇、「難以置信的命運」,都在這山丘上發生。譬如:在愛密兒-古多廣場的「洗濯船」,正是畢卡索創作「亞維農少女」的地方。而因電影「艾蜜莉的異想世界」而聲名大噪的咖啡館,則坐落在Lepic街上。片中出現的食品雜貨店,矗立在「三兄弟街」(Rue des Trois-Frere)上。在這區,需要不斷向上爬樓梯,但真的很值得。像是,您可登上Tholoze街時,來一杯飲料或看部片子,稍作休息再往上爬。最高處是「聖心堂」,周遭是極窄小、迷宮般的街道,以及每年收成的葡萄園。在與法國女伶妲莉塔同名廣場,望下俯瞰,在這「巴黎屋頂」上見到令人屏息的景緻,驚人的觀光人潮,以及上百處寧靜的景點。
Turlure廣場(教堂東北方)或是Chevalier-de-la-Barre街(教堂東方)看向聖心堂,是欣賞聖心堂最棒的角度。

13.   聖心(羅馬公教)堂
1873年,法國國民議會投票通過興建羅馬公教堂,獻給蒙馬特山丘上的「聖心」。選擇在蒙馬特這個點興建,與此地點的海拔(127米),以及它的象徵意義有關。此地因較早的聖˙丹尼斯殉難,以及1870年巴黎公社暴行血染,而被神聖化。設陷阱、爭端、地下採石場,以及83名被埋在這裡的受難者,使得四十年後,這座教堂佇立在此。所有的努力,終得報償!
此建築奠基於羅馬-拜占庭式輪廓,著上鮮奶油白的殿堂外衣,矗立在山丘的花園與露臺上。翠綠與亮白,在藍天之下格外醒目。台階最高處向下望,甚至從圓頂尖望出去的景色,極其美麗。
第十八區。地鐵站:Anvers. 開放時間:教堂內 上午六點至下午十一點。

14.   小丘廣場(畫家廣場)
歡迎來到繪畫-明信片的蒙馬特:餐廳露台、藝術家畫架、肖像畫家。這裡的街頭畫家分享140個專屬單位,每兩人共用一平方米,分別從事各自的藝術工作。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村莊廣場,值得探訪。1790年,蒙馬特居民在三號攤位設立他們的區民集會所,1920年成立的「蒙馬特舊城區自由公社」,位於十九號攤位,為此地策劃有趣的活動。其他的機構,如:1814年開設的「凱瑟琳媽媽家咖啡館」,正是Bistro這個字的由來處。這裡也曾是俄國佔領期間,軍人在返回隊伍前,索討飲料的地方。女侍以為他們只是來要飲料……
而毗鄰的聖皮耶教堂,靜靜矗立在這些事物、活動的中央。這座教堂裡,隱藏著羅馬式女子修道院的遺跡。

15.   紅磨坊
蒙馬特山丘上,曾經風車磨坊林立。當「煎餅磨坊」成為受歡迎的舞廳之時,這些磨坊也一間一間接連關閉。1889年,有另一間只是在門面上裝飾醒目風車的「磨坊」開張了。很快地,法國康康舞,舞者著黑長襪、吊襪帶以及長蓬裙,製造出歡愉的氣氛,以及知名舞孃La Goulue和她的夥伴們成名。「諷刺劇」開始在舞台上演,而1907年,Mistinguett開始她的音樂廳演藝生涯。戰後,一群新生代藝術家加入,包括:香頌歌手皮雅芙Edith Piaf等。每個夜晚,紅磨坊浮華的羽毛、亮片編織著夢幻。
十八區,地鐵站:Blanche


雋永的巴黎

16.   巴黎聖母院
她漫長的興建歷史,恰好與巴黎被選為法國首都同時。而在教堂廣場前的青銅星星標誌上,刻有「零公里處」,指出此處就觀光旅遊而言,正是法國最中心的位置。作為哥德式藝術的表徵,建物協調的安排設計,看似出自一位建築家之手。事實上,從1219世紀,數十位藝術家前仆後繼,最後由Violet-le-Duc重整完畢。聖母院見證了1239年赤足、頭戴棘冠的聖路易國王,1804年拿破崙的加冕典禮,以及1944年「解放巴黎」的慶祝會等等。當您攀登422階至教堂頂端,您也見證了這些。像是雨果的「鐘樓怪人」,您會與滴水嘴怪獸鬼臉面對面,您也將認識名為「艾曼紐」的十三音鐘,享受從教堂屋頂望出去的開闊景象。
第四區,地鐵站:Cite

˙教堂的開放時間:週一至週五,上午10點到下午6:45。週六、週日:上午八點到下午7:15。週日參觀僅限預約。
˙鐘樓(可用博物館通行證)
上午10:00至下午6:30。週六與週日上午10:00至晚間11:00,門票八歐。
˙聖母院前庭的考古地窖(可用博物館通行證)
週一不開放,其他日上午10:00 至下午6:00,門票四歐。

您知道嗎?
西堤島是高盧羅馬人時代,巴黎最早發展的中心。您可以在考古地窖裡見到當時的遺跡。

17.   西堤島與聖路易島
這兩座島同作為巴黎最早發展的地方,也都被塞納河環繞,儘管如此,它們兩島卻大異其趣。西堤島上,您從一個歷史景點移動到另一處景點,如:太子廣場、巴黎古監獄、聖禮拜堂、神舍飯店和聖母院,而周遭會被身著制服與律師袍的人雜沓圍繞。「聖路易橋」是兩島鮮明的疆界,但時常音樂、聲音也能明顯畫分。橋另一頭的聖路易島上,是寧靜的奢侈的華廈群。除了作為藝術家、詩人的避難所,聖路易島也是美食天堂,充斥餐廳、咖啡廳、冰淇淋與糕點師傅,整條「島上聖路易街」遍是吸引人的櫥窗。

18.   萬神殿(先賢祠)(可用博物館通行證)
這座圓頂建築支配了整個拉丁區,它位於拉丁區的中心。在它之前莊嚴的廣場,亦命名為「萬神殿廣場」。在它的三角楣飾上,刻畫出這座廣大的「市民禮拜堂」所高舉的格言:向法國的偉人們致敬。這是一段諷刺的歷史。這座原是1744年法王路易十五委託興建以舉行榮耀聖˙日內維耶之聖餐禮拜的建物,卻遇上了法國大革命。這倉皇完成的羅馬公教堂,1791年被拿來當「市民禮拜堂」,1885年雨果逝世,停靈於此,這裡便改奉為神聖的「國家先賢祠」。這融合新古典主義與哥德式的建築,同時也是皮耶和瑪麗˙居禮(居禮夫婦)、大仲馬、盧梭和伏爾泰的墓所。
第五區,RER Luxenburg
開放時間:上午10:00到下午6:30,門票八歐。

您知道嗎?
傅科在萬神殿圓穹頂下方,裝置了一個鐘擺實驗,證明地球自轉。

19.   拉丁區
在河左岸,這座成立於十二世紀的大學的鄰近區域,拉丁文是最普遍被教授與學生使用的語言。這項傳統已經消失,但名稱還保留下來。索邦大學、法蘭西學院、幾所名校以及聖˙日內維耶圖書館在此,所以這裡仍有許多書店、出版社,學生在其中唸書準備考試的咖啡館,以及小間的藝術電影院。

20.   聖禮拜堂(可用博物館通行證)
司法大廈旁的聖禮拜堂與巴黎裁判所,曾是十至十四世紀法王皇宮所在。聖禮拜堂為豔麗、耀威的哥德式典範,由聖˙路易(法王路易九世)所委託建造。教堂底層供奉聖母瑪麗亞。鍍金的百合花綴以寶藍色的星子的天篷,十分雅緻。但您可以保留驚喜到教堂上層。它原先設計收藏耶穌受難的聖物(耶穌棘冠、十字架碎片等)。這些聖物在法國大革命時已疏散到各地。而屋穹之下,全由一列列紅、藍爭豔的彩繪玻璃窗組成,這是當今全世界所保存最廣袤的十三世紀彩繪玻璃。
第一區,地鐵站:Cite.
開放時間上午9:30到下午6:00,週三延長至晚上9:30閉館。
門票八歐,與巴黎裁判所聯票十一歐。

21.   巴黎裁判所(古監獄)(可用博物館通行證)
巴黎裁判所曾經是法國皇宮。想像一下二千多人坐在「全副武裝衛兵廳堂」裡用膳,一大群侍者在廚房裡匆忙行走的場面。而這裡之後到十九世紀,是作為監獄之用:刺死法王亨利四世的Ravaillac,瑪麗˙安東尼,以及特別是法國大革命黑暗期間的人們,都在此渡過生命最後時光。
第一區,地鐵站:Cite.
開放時間上午9:30到下午6:00。門票七歐,與聖禮拜堂聯票十一歐。



迷人的巴黎

22.   加尼葉宮:巴黎國家歌劇院
這座歌劇院啓用於法國第三共和時期。在興建的十五年裡,屢遭挫敗,建築師夏勒˙ 加尼葉如惡夢般發現建築滲入地下水層,地底下整片為廣闊的水塘。這座深深的湖,在巴黎公社期間,成為處決人犯的地方,它也是作家Gaston Leroux「歌劇魅影」的靈感來源。但來看到它的主要觀眾席區,其天花板為畫家夏卡爾所繪,還有重達八噸的水晶吊燈,紫色的絲絨觀眾座椅圍繞著義大利式舞台。常有歌劇與芭蕾作品在此上演。門廳與登上觀眾席的主要樓梯間,以大理石製成,飾以豎琴、里拉琴雕像。建築物外觀,是巴洛克式與新文藝復興式糾結。這裡,也是受歡迎的朋友約見的地點。
第九區,地鐵站:Opera. 開放時間:上午10點到下午4:30。門票九歐。


人民的巴黎

23.   巴士底廣場
十四世紀時,這裡是一座有八個塔的堡壘以保衛皇城。然而,隨著都市迅速擴張,巴士底遂失去它的軍事地位。它變成一座監獄,那些單人牢房,是皇權專制的象徵。1789714日,六百位幾乎來自監獄附近區域的暴民,製造了上百人死傷的暴動,他們共營救出六名人質。這座堡壘很快被拆除,而傳奇故事被建立起。廣場中央的「七月柱」,其頂端是帶著羽翼的「自由之神」像,以紀念發生於1830年,一場同樣導源於這個叛逆區域的革命歲月。

24.   巴士底歌劇院
1989714日在巴士底廣場上開幕,為工業的巴黎東區帶來芭蕾與交響樂饗宴,並與加尼葉宮同作為巴黎國家歌劇院。這氣勢雄偉的建築出自Carlos Ott之手,內部配有最先進的音響、科技設備,完善的佈景道具與服裝工廠等。
   第十二區,地鐵站:Bastille

25. 拉謝斯神父墓園
    這座偌大的「死之城」,因法王路易十四的告解神父拉謝斯住在這個山頭,而得名。開始於1804年,其中種植多種樹木,並有多條小徑,地勢高低起伏。它並不吸引巴黎市民將其親人埋在此處。1817年,它反向開始接受轉過來的阿貝拉、莫里哀、拉封丹等名人,也在之後,成為一個被青苔覆蓋的山丘博物館,展出時尚瘋狂的墳墓藝術。蕭邦、哀綠雅、金˙莫里森、皮雅芙、普魯斯特、王爾德,皆長眠於此,帶來相當多的傳說和想像。
    二十區,地鐵站:Pere-Lachaise



資料來源:巴黎觀光局 旅遊手冊:Paris For You!
    原文英文,本文為英文版手冊之摘譯
    您可以去電「法國旅遊發展署台灣辦事處」,附回郵索取旅遊手冊喔~